西曆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二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编辑我的個人資料
登出
網站首頁
新聞中心
行腳僧團
生活道場
慈悲供養
天童水陸
香港佛學院
會員中心
修持儀規
慈悲因緣
歷屆水陸
法喜功德
天童梵唄
佛教梵唄
四川峨眉、山西五台、陝西西安、河北蔚縣、福建福州等地,保存著自元明流傳下來的曲調。這些佛曲都是採用唐宋的燕樂風格或元代曲調而編成的,其中包括詞譜、曲譜、南曲、北曲、佛曲、俗曲,並且有不少民間失傳的曲譜。
六朝轉讀與唱導
佛教東傳不久,便有人用印度的聲律製成曲調來歌唱漢文的偈頌。「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四。至於本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四。」所以,六朝時代「轉讀」和歌唱梵唄頗為盛行,並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
民間佛樂與道場音樂
佛經的偈頌是能歌唱的,但譯成漢語後就不能歌唱了。這是因為:梵音重複,漢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音無傳。。。
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
佛教音樂源於印度,中國漢地佛曲的發展,是由梵唄開始的。梵,是印度語“清淨”的意思。四是印度語“唄匿”的略稱,義為讚頌或歌詠。中國的梵四音樂,是模仿印度的曲調創為新聲,用漢語來歌唱。
略說「焰口」的起源與內容
在佛教寺院中,在一些重大法會圓滿之日,或者為了追薦死者、超度亡靈,經常會舉行一種盛大的佛事活動,那便是「放焰口」。由於焰口法會在儀式上的莊嚴,咒語施食的靈驗,因而歷來受到佛教徒的普遍歡迎。
香港佛教音樂團簡介
香港佛教音樂團的創立,主要以探究中國佛教音樂發展史,包括漢傳、藏傳佛教音樂的發展。研究整理歷代佛教音樂的樂譜、樂舞等。將此研究成果,收編於佛梅電子大藏經。并結合現代表演藝術,將中國佛教音樂的歷史再現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