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二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星雲大師:三論宗的修持方法
輯錄自:星雲大師文集.人間佛教系列叢書 2017-02-12

三論宗嘉祥大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星雲大師:三論宗的修持方法

三論宗的祖師

三論宗是以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以及提婆菩薩的《百論》為依據而成立的宗派。這三部論典都是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因此中國的三論宗,應以鳩摩羅什大師為初祖。羅什之後,有僧肇法師等人弘揚般若思想,至第六祖為嘉祥吉藏大師,由於他對三論宗的弘揚最為用力,集三論宗之大成,也有人尊奉嘉祥吉藏為三論宗的祖師。

吉藏七歲跟隨法朗出家,當時適逢隋朝末年,政局動亂不安,而避亂到越州嘉祥寺,講經說法,著作論疏,因此世人尊稱他為嘉祥大師。他一生講解三論一百多次,講《法華經》三十多次,其他如《般若經》、《大智度論》、《維摩經》、《華嚴經》等,都曾大力宣揚,著作有四十多種,不下一百餘卷,被譽為文海。

三論宗的要義

一)空不礙有:

三論宗的立論,是破邪顯正,以緣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妄執。三論宗的性空,不是否定現象界的一切假有而說空,而是在萬法常體上,觀察其無自性之空。一般人難以接受性空的道理,常人所瞭解的空,是空空如也的空,是什麼都沒有的空。一般人的觀念裡,有和空是互相對待的,有的不是空,空的不是有。依三論宗所講的空義,我們所說的有不是真有,我們所說的空也不是真空。根據三論宗的論說,空才能有,不空就沒有,所謂「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空是所以成就有的要因。

(1)有依空立:

世界上的萬有究竟安住在那裡?「有」是建立在「空」的上面。有空間才能成就各種因緣,沒有空間,我們如何立足?皮包不空,東西往那裡裝?鼻子不空,如何呼吸?口腔不空、耳朵不空,甚至毛細孔不空,人就無法生存了!我們的生命所以能夠維繫,最主要是有無限的空間,由此可知有是建立在空的上面,真空才能生出無限的妙有。

(2)緣起性空:

一般人所認知的有,不是真有,而是因緣和合的假有。譬如我們身上的衣服,它是棉花的種子,加上土壤、陽光、空氣、水分等種種因緣條件,施以人工,才提煉為棉紗,製作成衣服。棉紗、衣服,本來為空。它的生成是依靠種種因緣的聚合而生,故不能自生;將來破敗了,也因為種種因緣的分散而壞滅,故不能自滅。衣服本身不能自生自滅,只是依因緣而假生假滅,因此沒有自性,既然無自性,所以為空。

既然諸法為空無自性,故其生滅乃暫時的假生假滅,換句話說,諸法本來不生不滅。如《般若心經》所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世界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不是真有,自性本空。諸法雖然和虛空一樣無自性空,但是又假借全宇宙的關係因緣和合而成,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體界故言性空,因為緣起,才顯其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緣起。因此緣起不礙性空,性空不礙緣起,真空中才能生出妙有。

二)以空為樂:

一般人都歡喜有,如有福、有財、有功名富貴等等;假如說空呢?就覺得不如意了。其實空才是真實不滅,才是永恆存在,從空中所建設的有,是永恆無限的人生。

我一向的人生觀即是:以退為進的人生觀、以無為有的人生觀、以空為樂的人生觀、以施為舍的人生觀、以眾為我的人生觀、以教為命的人生觀。

凡事只要不執著,一切都為我們所享有。無我和空,有無限的妙意,無我才是真實,真空才是妙有。這種以空為樂的道理,在闡明空理的經典如《金剛經》、《心經》等,都有精闢的說明,只要慢慢熏習修學,有朝一日,必定能夠成就以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樂。

如何修學空觀

在中國的文字中,空和無的意思是相似的;但是梵文經典上,空與無的解釋卻是大不相同。無是沒有,什麼都沒有,而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指諸法自性了不可得,因此稱為空。空並不否定現前存在的一切假名有,空也不妨礙假名有的存在,進一步說,有了空才能假名有。

對於空理,如果能以堅定的信念加上逐漸修持,就可以次第觀我空與法空。修持我空觀,最好的方法是修學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四念處法門;修學四念處,對於生命的妄執愛著,會慢慢降伏減低,去除我愛、我慢、我見、我癡,而悟身空。

六祖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經典上亦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所謂法空觀,即觀察諸因緣所生,不生不滅的空性。具備此空性正見之後,再修「止」成就,破除一切妄執,然後進一步修「慧」,證得般若智慧。由止而觀,由定而慧,這個步驟,即以無性空為所緣而修止,叫「有分別影像」的觀察。其次仍以無性空為所緣而修定,這是深一層的定,安住於定中以後,再修觀察,也是以無性空為所緣,然後觀心純熟,心虛明顯,清淨無染如離去一切雲翳的太虛空。從此觀力重發輕安,就是修觀成就。然後,止觀雙運,不必用心著意,自然以無分別觀慧,能起無分別住心;以無分別住心,能起無分別觀慧,止觀均等,定慧等持。最後,空相脫落,而證入勝義--涅槃空寂法性之中,般若無分別智於是全體展現無遺。

輯錄自:星雲大師文集.人間佛教系列叢書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