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五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念佛禪
行腳僧團教務團2018 2018-07-08

 念佛禪

念佛禪,指於坐禪之際兼行念佛之行法。念佛有觀像、觀想、實相、口稱四種,其中,觀想念佛之法系由印度傳來者,如佛馱跋陀羅修習以觀想念佛為主之觀佛三昧及般舟三昧。達磨系之禪師修念佛禪者,如唐代五祖弘忍門下之法持、智詵、宣什,另有側重淨土法門之智詵系淨眾宗禪者,如處寂、無相、無住、南嶽承遠等皆屬之。

無相以引聲念佛(口稱念佛之一種)接引學人。承遠修般舟三昧,其弟子法照著「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一書,並修五會念佛,人稱五會法師。宣什于四川修念佛禪,稱為南山念佛門禪宗。六祖慧能門下之南陽慧忠亦提倡念佛。

至宋代,法眼宗之永明延壽提倡慈湣流之念佛禪,並於所著萬善同歸集中揭出‘淨禪一致’之說。吳越忠懿王於永明寺建西方香嚴殿,作為念佛道場。雲門宗之天衣義懷及其弟子慧林宗本、楊傑等亦皆主張禪淨兼修,另如長蘆宗頤亦主張禪淨兼修,於其著作‘禪苑清規’中規定阿彌陀佛十念法,以超薦亡魂往生淨土。

此外,臨濟宗之死心悟新、曹洞宗之真歇清了,及元朝之中峰明本、天如惟則、北澗居簡、楚石梵琦等,亦為念佛禪之主要提倡者。而明代之雲棲袾宏、憨山德清尤為此中之翹楚。故謂念佛禪幾乎席捲整個中國禪界。日本黃檗宗即傳承我國之念佛禪,而臨濟宗、曹洞宗則不主張念佛禪。

.佛學大詞典

 

附錄:方立天《禪淨合流的念佛禪》(摘編)

唐末五代法眼宗禪師延壽(904975)召集天臺、華嚴、唯識諸宗僧人,廣收博覽,並互相切磋,彼此質疑,編成《宗鏡錄》一百卷,調和了禪教之間和教內各家之間即各宗派的義理宗旨。延壽又撰《萬善同歸集》六卷,高揚禪淨雙修一致之道。這是隋唐佛教宗派成立以來,佛教宗派義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整合、重建,突出了禪淨的地位和禪淨雙修的方向。自宋代以來,念佛禪幾乎席捲整個中國禪界,宋、元、明清歷代一些著名禪師,直至當代的虛雲、圓瑛,都奉行禪淨雙修的路線。禪淨雙修成為宋以來中國漢地佛教修持的基本方法之一,念佛禪則成為與這種修持方法相應的基本修持形態之一。中國禪宗的修持軌道又一次發生了轉向。

延壽在所著《萬善同歸集》中引證唐代慈湣三藏之說云:「慈湣三藏云:‘聖教所說,正禪定者,制心一處,念念相續,離於昏掉,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須策勤念佛,誦經禮拜。行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萬行無廢,所修行業,回嚮往生西方淨土。’1)據此,延壽進而主張禪定與念佛相結合,修持萬行,往生淨土。慈湣三藏慧日,曾赴印度參訪,回國後宣導有別於善導一系的淨土法門。他反對禪家視淨土為引導愚心的方便說」,排斥禪徒的空腹高心,主張教禪一致、戒淨並行、禪淨雙修,提倡念佛往生,強調一切修持都回嚮往生淨土。延壽繼慧日遺風,大力弘揚禪淨雙修。他說:「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2)認為念佛有助於禪定,念佛是禪定的一種方法,兩者是完全統一的。他還作念佛四料揀偈,云: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一作錯)路;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來生為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宋代以來,臨濟宗人也不乏提倡禪淨雙修者。如死心悟新禪師深得參禪的本旨,同時又大力勸修念佛。他曾說:「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亂,濁水自清。濁水既清,功歸何所?良久云:幾度黑風翻大海,未曾聞道釣舟傾。3)這與延壽的說法一致,也是強調以念佛定心,把念佛納入禪定,提倡念佛禪。到了元代,提倡禪淨兼修的臨濟宗著名禪師益趨增多,如中峰明本,他一面為看話禪辯護,一面大力提倡禪淨融合,認為淨土之外沒有禪,淨土和禪都是心,兩者體同名異。他作《觀念阿彌陀佛偈》,令病人念阿彌陀佛,以祈求輕安。偈文云:「阿彌陀佛金色,相好端嚴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4)提倡念阿彌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淨土。中峰明本法嗣天如惟則禪師也兼弘淨土教。他說:「永明悟達摩直指之禪,又致身極樂上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為末法勸信。余謂其深有功於宗教者此也。」(5永明」,即延壽。這是充分肯定延壽禪淨雙修主張的重要性。他還闡發了禪淨同一說:「參禪為了生死,念佛亦為了生死。參禪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念佛者達惟心淨土,見本性彌陀。既曰本性彌陀,惟心淨土,豈有不同者哉?」(6)強調禪與淨都是為了了脫生死,兩者目的相同;念佛是達惟心淨土,見本性彌陀的門徑,兩者方法一致。

宋代曹洞宗真歇清了與默照禪創始人宏智正覺同為丹霞子淳的高弟。他主張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7)。清了認為念佛是修持往生西方淨土的捷徑。他還批評大慧宗杲的看話禪,說:如今一般底將依師語、相似語、格則語、合頭語口傳心授,印板上次第排布,參來參去,參得一肚皮禪,三年兩歲依前忘卻。到處爭勝負,彼此人我,無明亙天。」(8)指斥看話禪參究公案,口傳心授,以為大悟,實際上盡是邪見,污染心性。同時,清了又主張直將阿彌陀佛四字作個話頭,二六時中,自晨朝十念之頃,直下提撕9)。也就是以阿彌陀佛四字為話頭,以念佛代公案,提倡看話念佛」,形成為看話禪的一種新形式,也即禪淨融合的一種特殊形態。又,明末曹洞宗人無明慧經根據一般禪家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旨趣,說:「念佛人,要心淨,淨心念佛淨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10)又說:「念即佛,佛即念」,念佛心即淨土。他強調眾生本具佛性:「清清淨淨一靈光,刹刹塵塵不覆藏。萬萬千千都失覺,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作夢,真真實實快承當。」(11靈光即佛性,清淨無染,靈照而放光明。勸告眾生頓見佛性,成就佛果。慧經在強調念佛的同時,也宣導看話禪,他說:「參學之士,道眼未明,但當看個話頭。」(12)一如大慧宗杲的家風,又表現出曹洞與臨濟合流的趨勢。

與慧經同時代的明末佛教四大師祩宏、真可、德清、智旭,進一步淡化了宗派立場,他們幾乎都提倡禪淨雙修。四大師中德清因恢復禪宗祖庭曹溪有功,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是當時禪門巨匠。德清也極力宣導禪淨一致,他說:「參禪看話頭一路,最為明心切要。……是故念佛參禪兼修之行,極為穩當法門。」(13)對於看話頭,他強調古人說參禪提話頭,都是不得已。公案雖多,唯獨念佛審實的話頭,塵勞中極易得力。」(14)提倡念佛話頭的禪修。對於坐禪念佛,他也提出了新解:「所坐禪,而禪亦不屬坐。若以坐為禪,則行住四儀又是何事?殊不知禪乃心之異名,若了心體寂滅,本自不動,又何行住之可拘?苟不達自心,雖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則非大定。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又何出入之有?」(15那伽,此指佛。佛的行、住、坐、臥都在定,據此,那伽亦謂常在定。這是說禪是心,不能拘泥於坐。又大定也不可入,佛就並無出入而常在定。又說:「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彌陀,所求淨土,即唯心極樂。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又何必遠企于十萬億國之外,別有淨土可歸耶?」(16)教人念佛時徹悟自性,成就唯心極樂淨土,也就是提倡念佛與禪合而為一。

 

1)【《萬善同歸集》卷上,《大正藏》卷四八,963c。】

2)【《萬善同歸集》卷上,《大正藏》卷四八,962b。】

3)【《續古尊宿語要》卷一,《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23套第5冊,430頁。】

4)【《幻住清規》,《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16套第5冊,415頁。】

5)【《淨土十要》卷六《淨土或問》,《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13套第4冊,376頁。】

6)【《天如惟則禪師語錄》卷二,《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27套第5冊,415頁。】

7)【《歸元直指集》卷上《戒殺文》,《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13套第2冊,136頁。】

8)【《真歇清了禪師語錄》卷下,《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29套第3冊,319320頁。】

9)【《淨土簡要錄》,《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13套第2冊,107頁。】

10)【《念佛法要》,《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0套第1冊,第32頁。】

11)【《示建陽傅居士謁》,同上書,第30頁。】

12)【《無明慧經禪師語錄》卷一,《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0套第1冊,3頁。】

13)【《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五《示劉存赤》,《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2套第2冊,134頁。】

14)【《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二《答鄭焜岩中丞》,《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2套第2冊,112頁。】

15)【《憨山老人夢游集》卷十五《答許鑒湖錦衣》,《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2套第2冊,206頁。】

16)【《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二《示優婆塞結社念佛》,《續藏經》第1輯第2編第32套第2冊,117頁。】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