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三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菩提心語:拜菩薩、敬菩薩、學菩薩,做菩薩
慈光山資訊網/悲渡講述/覺淨整理 2016-05-08

http://www.buddhism.org.hk/upjpeg/images/2016/02/14/20160214063846386001.jpg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爐香讚淺析

.選自慈光山資訊網.悲渡講述.覺淨整理

出家眾如果要學梵唄,不論擔任維那、司魚、司鐘鼓,大都是從爐香讚開始學起。

在講爐香讚之前,先講一段和爐香讚有直接關係的佛經(賢愚經)故事。

佛陀時代有一個阿羅漢——聖者富耆那尊者。他證得阿羅漢果後,想回去度他的家人(爸爸和哥哥)。於是他隨緣托缽,回到故鄉「放缽國」。

回家以後,富耆那尊者就向父兄講解佛理,爸爸和哥哥聽了雖然心生歡喜,但也想要見佛陀。

問題是佛陀在「舍衛國」,距離非常遙遠,怎麼能見得到呢?

後來他們父子在家中樓上設了壇,準備一個香爐,點上最好的香,向著舍衛國方向遙拜佛陀。

當時,佛陀正在舍衛國講經說法,由於父子的虔誠,香煙飄到了佛陀的頭頂上方,結成一朵香雲蓋。

佛陀知道這是遠在放缽國的富耆那尊者和他父兄的遙拜祈求。於是,就運用神通去到放缽國,在空中向尊者以及其父兄說法。

因此,法會之前先唱爐香讚,點淨香,誠心禮請諸佛菩薩降臨壇場,就是爐香讚的意義。

爐香讚文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爐香乍爇:也就是淨香爐的香剛燒起來的時候。

法界蒙熏:是說爐香乍燃,十法界已蒙熏習。

諸佛海會悉遙聞:海表示深跟廣,猶如佛菩薩的功德深又廣大;此句又表示香才點上,十方佛世界的眾多佛菩薩,都已聞到,已知道。

隨處結祥雲:諸佛菩薩所到之處就是吉祥地,香煙處處結雲,所以稱為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拜佛最重誠意,有虔誠的心,諸佛就會現全身。有人會問:「是真的嗎?我那麼虔誠,連半身都沒看過,何來全身呢?」

其實,拜佛不要只想看佛。譬如陽光,不一定要看到太陽,才能感到溫暖,從光明和溫暖,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太陽的存在。雖然,在某種殊勝因緣下,確實得以看到佛的應化,但不要才拜一下就想看到佛陀。只要與佛同在,心佛相應,佛就無所不在。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要唱三遍。只要虔誠,香煙就可以與佛陀相應,並感應諸佛菩薩降臨道場。

拜菩薩、敬菩

皈依的時候,師父都會告訴我們,皈依以後,要「拜菩薩、敬菩薩、學菩薩,做菩薩」。

爐香讚的第一層意義就是拜菩薩、敬菩薩。

在學菩薩之前,必須要用香,為什麼要用香來拜佛呢?在熱帶國家,人容易流汗,容易昏沈,用香可以提神醒腦;印度用塗香,塗在身上或是用香湯沐浴。

佛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修行人不能懈怠,要精進,而最基本的修行功夫就是做早晚課。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早晚課」,什麼樣的「早晚課」呢?例如早上刷牙、洗臉、漱口,晚上沐浴。但是,晨時打坐,或是早晚念經共修,則是佛教徒清淨身口意的早晚課。早晚課時間不一定要長,但一定要能夠反省、警惕、督促與策勉。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節,浴佛,其實也是洗我們自己,洗我們的業障、習氣、無明、個性,以及身口意三業的不淨,才是浴佛的意義。同樣的,做早晚課也是以佛法的功德法水、虔誠的心香,除去身口意三業的污穢骯髒,清淨三業。

學菩薩.戒定慧香遍法界

現在講爐香讚的第二個階段(境界):學菩薩。

學佛人的戒定慧香,就是發菩提心。修行的法門很多,但最怕遇到問題就說:「我拜這尊佛,不知道佛有沒有在這個地方呢?」

中國有一個佛典故事,一位開悟的禪師,回到原來的寺院,想度師父。

師父雖然很認真地用功修行,每天念經拜佛,但是對於真正的修行尚未瞭解。

有一天,師父坐在窗前看經。古時窗戶是用紙糊的,剛好有只蒼蠅在窗前鑽來鑽去。儘管旁邊有個洞,蒼蠅卻一個勁兒往紙裡鑽,當然鑽不出去。

徒弟看到便對蒼蠅說:「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師父聽了,覺得弟子像在指桑駡槐...!

又有一天,師父身體不適,徒兒幫師父洗澡,徒兒以水拍師父背膀說:「好一座大殿,可惜佛已經不靈了。」人的身體就像一座大殿,心裡有一尊佛,心就是佛。

佛陀過去生在世修行時,有一世,家中大難很多,忉利天天王遂變成人對他說;「你一身的災難及業障,就是因為學佛皈依,度人助人。所以,別人的業障都背在你身上。因此,不要再度人了,要不然到最後,不只是災難,還會下地獄。」

一般人聽了一定不敢再助人了。但是,佛陀卻回答說:「如果我曾幫忙的人,都往生到善的地方,那我下地獄也沒關係,菩薩但願眾生離苦得樂。」

當然,忉利天天王只是在試煉過去世修行的佛陀而已。

一般人發心學佛,碰到災難就怨天尤人不拜了;真正要學佛、作菩薩,當如釋迦牟尼佛過去在世修行時,度人學佛皈依,幫助人興建道場,認真行菩薩道。

舍利弗(佛弟子),過去世曾在山上修行。

舍利弗有回進城,在城門口遇到一位小姐哭得非常傷心,就問她為什麼哭?小姐說,因為母親生病,醫生說母親的藥,需要加入修行人的眼睛作藥引,方可成藥醫治。

舍利弗當下發心當菩薩,將左眼挖下。此時,女孩卻大叫:「非左眼,是右眼。」

舍利弗心想,這下可麻煩啦!挖了左眼,尚有右眼可看,再挖,就什麼都看不見了。

可是,一想到既然要當菩薩,那就挖吧!

結果呢?女孩卻嫌他的眼睛臭,修得不夠清淨!把眼睛丟在地上,並用腳踩破。舍利弗感歎世間菩薩真不容易做啊!幫了忙,被嫌棄、還遭譭謗。算了,還是回山老實修行...!

一個發心修行的人,不要以為拜三天佛,燒三柱香,三天吃三把空心菜,就是好修行。身體是「香爐」、香是法器,有香又有爐,成就修行、利益眾生,才叫爐香

將「香爐」放大一點,還可以代表一個家庭,學佛的人,應將家庭的「香爐」照顧好,戒定慧香從家庭大香爐熏起;相同的,事業也是「香爐」,也要照顧好;寺院道場也是「香爐」,也要照顧好,咱們的戒定慧香,法香散發出去,就是「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菩薩在法界都能聞到。戒定慧香,隨處結祥雲。發菩薩心修行,走到那裡都與佛同在,到處都得到吉祥,虔誠行善,修福修慧,學菩薩誠懇殷切現全身,就是「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瞭解事情的真相與真理,透徹一切事務的實相,這就是慧。如果對於事情的真理實相不瞭解,就會彷徨,即便是個好人,也只能說是個有福報的好人,不能夠解脫。

有個畫家來請教,希望法師指導他的畫,要如何才能突破意境。他畫的都是枯葉枯土,有種殘敗、挫折與落寞的感覺。我說,我對畫外行,既然來請教,當時就告訴他,四、五年前他的畫作都是畫古董畫,當時的心情應該鬱鬱寡歡,很不開朗。現在雖然畫枯葉枯土,卻和之前很不一樣。譬如,一位貌美的小姐,和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婆婆。老婆婆雖然滿臉皺紋,生病潦倒,在藝術家的眼中,她為兒女、人生付出的種種,其美遠勝於妙齡靚女的世俗美,因為藝術家要能脫離世俗膚淺,看到生命的美感。對於生意失敗的人,藝術家或許看到的是,他曾經為生意奮鬥、努力過的力道與刻痕,也是美。藝術家筆下的枯葉枯土、日落黃花,雖然已是夕陽黃昏,因為曾經絢美,即便眼前落葉蕭條,仍能看出畫家已體會出生命更進一層的美感。希望他能再突破,因為他還沒有到達究竟。

修行也一樣,對人生價值觀的評判,起碼要有這種觀念,事情不能只停留在庸俗、膚淺的層次。欣賞人生,不能只論表面的美醜,這也是學佛。所以一個修行人,要提高生活品質,佛法真理實相的認識證悟,非常重要。修行人,修福也要修慧,福慧雙修,真理透徹以後,還要利益他人。

做菩薩.人生路上的大老闆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拜菩薩、敬菩薩,是第一層次;學菩薩,是第二層次,現在進一步說第三層次,做菩薩,這是最重要的。

什麼叫做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發菩提心的眾生;另一意思是有情覺,覺有情。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眾生。什麼叫做覺?師父上人當年行腳時,走到一個地方,遇一居士,居士問:「請問法師,什麼是佛法?」師父答問:「還有沒有第二個問題?」居士連忙站起來說,在這地方居住已數十年,第一次碰到懂得佛法的法師。這個例子說明了覺悟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覺悟的境界,雖然不能講,但是可以用言語來形容,以「爐香乍爇法界蒙熏」為例,這時香已經昇華到戒定真香,真代表慧,因為有慧眼,才能透徹實相,所以這香是法香。一真法界,所以法界蒙熏,此法界為十法界的心佛眾生,當下並無差別,平等證道。「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是說眾生若知,自身與諸佛平等,自然能隨處結祥雲。

常人有個習慣,要求安定、秩序、美感。最近與學校輔導老師談輔導學生,實在很不容易。輔導的好,覺得安慰;輔導不好,則灰心挫折。真正的佛法是在這不安定的社會、無常中,求安定,求秩序、美感,但不執著結果一定如我所願。因為,諸法當下,就是美感,並不是完成了或成功了才叫美。有秩序的成功和沒有秩序的成功,回歸到法的實相時,都是平等無差的。所以,求美求安,永遠不美不安;能體認當下順逆境界都是美,當下就能安,此時即能隨處結祥雲,到處都吉祥。「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此時的現全身,就是我們的大圓鏡智,就是我們的覺性。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如能修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像觀世音菩薩時,可到十方世界去現身,像香雲蓋一樣,去加被眾生,就是菩薩爐香讚。

最後,講一個故事作為總結。

有一天,閻王問兩個要去投胎轉世的鬼:「投胎後,要給一千個人養,或者是要養一千個人?」一個鬼希望被一千個人養,另一個則希望能養一千個人。於是,閻王就說:「好,按照你們各自的意思去投胎。」結果那個想被一千個人養的鬼,投胎做了乞丐,另一個要養一千個人的鬼,當了大老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先要有肚量,才有福。

剛剛說的是物質上乞丐,有一種人,與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朋友吵架從來不肯說聲對不起,更別說替人服務,甚至對別人微笑一下都做不到。這種人需要別人關心他,如果得不到鼓勵,就活不下去,這就是心靈的乞丐。只能四處向人乞討對不起、關懷、服務、微笑和勉勵。

做人要做大老闆,你不向我說對不起,我先跟你說對不起;你不關懷我,我先關懷你;我有功德法財,你不勉勵我,我勉勵你,這種人才是大老闆。做人要做老闆,不要做乞丐。

因此,從今天起,早上盥洗後,在書房或清靜的地方念誦修行口訣:

在人生路上,我是個大富翁,不是乞丐,從現在開始我要佈施一切幸福、快樂、歡喜、寧靜給別人。

此時,要觀想自己能佈施一切的功德法財,然後充滿信心的走出房間,對見到的每一個人,親切的打招呼,就是佈施微笑給別人!

晚上回來,沐浴完再修一次:要做個大老闆,不要做乞丐!

天天如是修,保證你的人生幸福 ,生活快樂!

一句話,一舉足,都在佈施,時刻不忘自己是人生路上的大老闆。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