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五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關於佛教慈善話題的幾點思考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齊曉飛(原)副會長 2016-04-25

  20081120-21日,由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主辦的“災難危機與佛教慈善事業暨第二屆宗教與公益事業論壇”在福建廈門南普陀寺講堂舉行。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齊曉飛關於此次論壇的書面致辭如下:

  一、大災大難中的中國佛教慈善事業

  2008年,是中國極不平常的一年。中華民族遭遇到南方雪災、汶川大地雪的大災大難,也受到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的干擾;但是,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神七的上天,又無不顯示了中華民族的信心與力量。四川加油、中國加油、多難興邦、大災大愛等激動人心的語錄,仍然迴響在我們的耳旁。

  在這大災大難面前,全國佛教界人士以及其他宗教界朋友,本著患難相恤的慈悲精神,積極組織抗震自救及災民賑濟,或親自前往災區參加醫療救護,災後重建等志願者救援行動,或搶運糧食、藥品、帳篷等急需物資送往災區,或踴躍獻血、捐款捐物。在座的素全法師、明海法師、道堅法師,都曾親自前往救災。港澳臺及海外華人佛教界也迅速行動,臺灣法鼓山、慈濟、佛光山等傾力支援,充分體現了“法乳一脈,血濃於水”的法誼親情;國際佛教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國三大語系佛教寺院及海外華人佛教界紛紛啟建消災祈福法會,祈願罹難者往生安養,災區人民早日重建家園。截至20086月下旬,全國佛教界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折合金額近4億元。在這次四川賑災中,我們看到了佛教界的身影,聽到了佛教界的聲音,佛教界在世人面前樹立起慈悲濟世、無私奉獻的形象。

  2008年是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年。在大環境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指出要“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鼓勵和支援慈善事業發展。”5?12汶川大地震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是一劑催化劑,社會各界對於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關注度大大提高。

  今年7月份兩岸佛教慈善志業論壇在台舉辦;10月份,國際慈善論壇在北京舉辦;111日、2日,“2008中國全球公益慈善論壇”與“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論壇”相繼開幕……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大家已經開始接受和習慣慈善行為和慈善理念。這樣的大環境為我們討論這一話題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為宗教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為了推動佛教慈善事業的更好發展,以5?12大地震佛教賑災為契機,共同探討佛教從事慈善公益事業的現狀與模式,發展與走向,問題與不足。今天,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在廈門南普陀寺,共同主辦“災難危機與佛教慈善事業”研討會,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宗教從事慈善事業的意義

  佛教界積極投身賑災救難的慈善事業,有其優秀的傳統、深厚的基礎和長久的累積,並非從天而降。佛教界乃至宗教界在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方面有自身特殊的優勢。

  首先是有深刻的信仰基礎。“宗教是慈善之母”,宗教的慈善活動是其信仰實踐的組成部分,是宗教信仰的外化與物化。所有的宗教,都有著濟世助人的主張。如佛教主張“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道教主張“齊同慈愛、濟世利人”;伊斯蘭教主張“兩世並重、兩世吉慶”;天主教、基督教主張“作光作鹽、榮主()益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不僅要“愛上帝”,而且要“愛鄰人”。宗教為慈善活動提供了深刻的信仰基礎,慈善又使宗教的社會關懷找到了由以落實的途徑,從而彰顯出自身的社會價值。

  其次,有悠久的慈善傳統。

  第三,有較高道德感召力與社會公信度。由宗教組織舉辦慈善活動,基於一種內在的信仰,是一種責任性、非功利性的慈善活動,有利於避免尋租,克服腐敗,實現低成本運作,更容易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與認同,在某些時候比世俗慈善組織的同類活動更有號召力。

  另外,我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需求諸如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醫療和康復、教育等諸多方面的缺口很大。佛教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有很大的空間。

  三、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的經驗與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佛教界發揚服務社會、行善濟世的優良傳統,在扶貧濟困、幫學助殘、救難賑災等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取得了很大成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地方的佛教慈善事業逐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零散走向有序,陸續成立了慈善機構。

  據統計,截至20066月,在民政部門正式登記註冊的各級佛教慈善團體有60多家,其中省級機構10餘家,地市縣級機構有40餘家。此外,因各種原因未進行註冊的各類佛教慈善機構的數目會更多。這兩年慈善公益事業逐年升溫。各地佛教組織和團體,紛紛成立慈善團體、功德會,數目已經遠遠不止這些。

  從這裏可以看到我們的佛教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從中我們也看到不少問題。比如,這些基金會、功德會,有的是在民政部門註冊合法的,有些則沒有註冊;在制度上、規範性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從整體而言,我們仍處於起步階段,在慈善事業和社會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不能與海外的慈善團體組織相比。

  因此,這次研討會對於把握好今年慈善事業發展的大好契機,認真總結佛教界慈善事業的理念、歷史和現狀,分析其意義和不足,展望未來方向,宣傳佛教慈善事業有重要意義。

  四、世界佛教論壇的議題深化

  此次研討會將有助於深化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分論壇議題,豐富論壇內涵。這次研討會是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2006年,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首屆論壇共有世界3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元佛教人士和學術界、商界、政界有關人士出席,在海內外、教內外都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在座有許多老師和法師都是見證者。我們舉辦論壇的目的就是要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個對話、交流、合作的平臺。

  為了把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辦得更有內涵、更有品位、更具影響力,進一步豐富和深化論壇的議題,一年以來,我們已經先後舉辦了一系列配套活動,如“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佛教外語交流會”、“佛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科學視野中的佛教”等等。我們也希望以檢討我們的教界在這次災難中的慈善事業為契機,對佛教慈善事業有更深入的體認,為論壇的討論作更廣大深厚的鋪墊。

  這次研討會也將有助於推動“世界佛教論壇研究課題”專案的研究。為了促進中國佛教的健康發展,建設人間佛教,發揮佛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國家宗教局委託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與聯合靈山書院設立了以中國佛教現狀研究為主題的“世界佛教論壇研究課題”。其中人間佛教研究和佛教慈善公益事業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的討論對於課題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和諧,需要多方力量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和學習。這次研討會上,我們既邀請了在宗教慈善領域研究有素的專家學者,也邀請了有代表性的佛教界的功德會、慈善團體的法師,同時還邀請了中華慈善總會、信德公益和愛德基金會的朋友們。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同一個話題上,彼此交流和分享經驗,領會國家政策法規,探討宗教慈善的理論和價值,展望宗教慈善事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同時,我代表主辦方向會議的承辦方南普陀寺表示感謝。在近代佛教史上,南普陀寺為佛教文化交流、佛教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太虛法師、弘一法師都曾在此駐錫。199412月,妙湛老和尚“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悲願促成這裏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佛教慈善機構――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今天,我們在這裏探討“災難危機與佛教慈善事業”,也算是對妙老、對曾經在這裏弘法利生的高僧大德的最好的紀念了。

  正是有了上述的種種因緣,促成了今天研討會這個成熟的果子。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會議推動佛教慈善理念和實踐的健康發展,結出更豐碩的善果。最後,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