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十日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慈悲三昧水懺的因緣
石頭同學會@香港佛學院 2018-05-23

慈悲三昧水懺的因緣

唐朝懿宗咸通年間,有位悟達國師,亦就是知玄和尚。在他未顯達被封為國師以前,就是年少參訪叢林的際遇裡,有一次,到了長安京都的地方,掛搭在某一不知名的寺裡,不期而遇到一位僧人,也正好住在該寺。那位僧人是一位病僧,他生的病叫迦摩羅的惡病,通身生瘡,而且發出衝鼻難聞的穢氣,自然誰都厭惡和他來往,但是知玄和尚和他住在隔壁,卻憐愍他的病苦,常常照顧他,連一點點討厭或躲避的顏色都沒有。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但由於環境的影響,大家不得不分開,臨別的時侯,那位僧人因為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我要走了!可是你以後一定會有難臨身,如果到了那時,你不妨到西蜀(即今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來解救你的災難。請您記住,山上有兩棵大松樹連在一起,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說完就離去了!

以後,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為當時的唐懿宗十分崇敬,就封他為悟達國師,住持安國寺,德名益彰,誰都知道安國寺住著這麼一位高僧。何況唐懿宗還親自移樽就教。適巧,有南方國家進貢沉香木寶座,唐懿宗自己捨不得用,就賜給悟達國師,國師欣然接受,而且還很高興很滿意地使用它。不料從這時侯開始,在他的膝蓋上生出一個人面瘡來,有眉毛有眼睛有口有齒,樣樣齊全,與人面一模一樣。每天飲食餵他,都能像人那樣開口啖食,自然痛苦難當。於是召請了各地的名醫,但都束手無策。

就在這個時侯,悟達國師突然記起,過去同住一起的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果然應驗,於是忍痛前往西蜀入山去尋找。有一天,來到西蜀,天色將暗,傍晚就要到來,山路既崎曲又難行,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正在彷徨不知所措時,忽然看到了兩棵並立的松樹,直入雲宵,心中大喜,知道昔日相約之事並非虛假,迅即趨前走去,但見高樓廣殿,金碧輝煌,那位僧人已站立在門前等著悟達國師的到來,兩人久別重逢,相談甚歡,那僧人很誠懇地留他住下,國師便把他所患的怪病及痛苦一五一十地相告知,那位僧人對他說:「不要緊,我這兒山巖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亮後,去洗一下就會好的。」

等到第二天清晨,那位僧人派了一位童子來帶路,引領了國師到山巖下清泉處,國師剛要用手捧起泉水,準備來洗人面瘡時,不料人面瘡竟然出聲大喊:「慢點洗啊!國師您知識廣博見解深遠,可說是精通古今學問的人,但不知曾否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傳記呢?」

國師回答說:「曾經讀過!」

人面瘡就帶著譏諷的口氣說:「您既然讀過了,為何不知道袁盎殺晁錯的事!」

此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袁盎是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淮南王很驕慢,袁盎奏請皇帝削去他的封地,皇帝未允諾。在同朝為官的晁錯,其為人耿直不阿,學申商刑名的法學,文帝時,為太子掌故,奉命受尚書于伏生,後升遷為太子家令,當時被稱為智囊人物。袁盎一向不喜歡晁錯,兩人不同坐、不交談,到了景帝即位,晁錯為御史大夫,專掌理官吏貪瀆案件。正巧,袁盎接受吳王的財物一案,被起訴而廢為平民,兩人冤仇又加深一層。

後來,晁錯也提議削減諸侯封地,因而引起吳、楚等七國造反。他們就以討伐晁錯為藉口,景帝無對策,只好速召袁盎回朝共議,袁盎此時借機建議斬晁錯來向吳、楚七國謝罪,亂就可平定。景帝真的聽從這個建議,晁錯也因而被腰斬於東市,其冤恨之深,可以想像而知的。

人面瘡繼續說:「往昔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錯就是我。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怎耐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高僧,戒律十分精嚴,自然冥冥之中有戒神在旁守護,我雖想要報復,卻無法靠近您的身邊。一直等到現在,由於您接受皇帝的無上的恩寵,待遇過分豐厚,已經到了奢侈揮霍的地步,動了沽名釣譽的心念,無形中陰德已經虧損,由於這個緣故,我才能接近您、傷害您。現在,因蒙受出世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那麼我們之間的夙冤,也就到此一筆勾消,從今以後,我不再和您為難作對了!」

悟達國師聽說後,非常震驚恐慌,已經嚇得魂不附體,連忙掬起泉水洗去人面瘡,忽然感覺一陣刺痛入心骨,已暈絕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好久才蘇醒過來,急忙察看左膝,人面瘡已不知去向了!由此遂明白聖賢渾跡世間,不是凡情所可以測度的。國師想再瞻視禮敬,然而回顧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然無蹤影,那能看得到呢!於是就在山巖下,建一草茅庵,撰寫這部『慈悲三昧水懺』,終老此處自修,不再出山,後世人即在此處,修建成一個大寺院。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