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六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心皓法師:法華經偈頌選讀(八)
石頭同學會@香港佛學院 2016-05-27

法華經壽量品偈頌: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祗劫,常在靈鷲山,及余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種種寶莊嚴,寶樹多華果,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雨曼陀羅華,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

此五頌說頌佛的報身、化身所居的實報、應化二土,有滅與不滅不同之相。本師化身示現娑婆,是應化的凡聖同居穢土,乃眾生同分的惑業所成,必為劫火所燒盡。但本師報身所住的實報淨土,全由佛的福智功德所感,則久遠已成,盡未來際,無有壞滅的。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祗劫,常在靈鷲山,及余諸住處。

一般所謂的淨土,是相對于世俗眾生所居的穢土而言指清淨的佛土,並不僅僅是民豐物阜,相處和諧的人間淨土,淨土是酬應諸佛因位之本願而成立的清淨莊嚴國土,一般至少是黃金為地,寶樹莊嚴,並不僅僅國泰民安。

佛經中看待淨土的視角也不一樣。凡人是向外看這個紛雜不安的世界,覺得周邊的世界不是淨土;佛法則是向內看心,隨心淨故則國土淨。所以土的淨穢與否,在於眾生個體的感受程度,也即般若智慧與法身的分證程度。因此「常在靈鷲山,及余諸住處;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被稱為「法界道場偈」,佛入滅是方便說,佛永遠住世才是真實地,故知「聖壽遐長,非界塵之能數;妙境安固,豈劫火之能焚。」

頌中,「神通力」指佛福慧所成的三業功德,如前頌「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佛的神通力能令眾生隱而不見,也可以攝受佛的實報淨土常在不滅。

「常在靈鷲山,及余諸住處」是說本師自無量劫前成就報身報土以來,經常由報現化身,居住在靈鷲山。靈鷲,指實報莊嚴土。余住處,指方便有餘土。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是說在舊世界崩潰的「壞劫」之末,將發生「大三災」--火災、水災和風災。《仁王經》說:「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當火災發生時,七日並出,山崩地裂,海枯石爛,大火從地獄燒到色界的初禪天,世界化為灰燼。六欲天(除了兜率天內院不受影響,因為是候補佛位菩薩所居之處)其他之處,統統燒毀,上自大梵天,下至無間地獄,一概不存。然而佛所住常寂光淨土則非常安隱,不被大火所燒。

「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是表佛的心安穩,即真如淨心,所居名常寂光土。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眾生土也;此土安隱不壞,諸佛土也。常寂乃大寂滅之場,大安樂之鄉,故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指圍繞在佛身邊聽法的聖賢菩薩非常多。十地菩薩為天,住、行、向三十心的菩薩為人。此指應機所現他受用實報土。

園林諸堂閣,種種寶莊嚴,寶樹多華果,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雨曼陀羅華,散佛及大眾。

這是描述靈鷲山作為報土的莊嚴。頌中的曼陀羅華為四種天華之一,乃天界之花名。譯為悅意花。花色似赤而美,見者心悅。

除了事相上的莊嚴外,園林樂器等也有表法的作用。園林堂閣、眾寶莊嚴,為實報土之相。天鼓、伎樂、雨華等,即實報土中無漏勝妙五塵。諸天表十聖三賢,總持禪觀。天鼓表無問自說。天華表賢聖因行。

凡人看靈鷲山無非一座普通的小矮山而已,然而悟解佛法的高人卻能看出另一番清淨莊嚴的境界。正如佛在〈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所說:「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台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咸處其中。」

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

這是說明凡聖同居土的狀況。「我淨土不毀」:方便、實報、常寂淨土不毀。實報土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如極樂淨土。

「而眾見燒盡」:眾生所依之土,即凡聖同居土,即化土。見劫盡,謂見此妄想所成之世界為劫火燒盡。(報佛如來之真實淨土,為第一義諦所攝,非世俗諦攝之化土可比,故化土燒盡而淨土不毀。)

「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應化的若是同居穢土,則有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如本經所說三界火宅。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