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五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法華經的感應故事
行腳僧團教務團 2016-05-27

一、幽誠所感·清泉複流

晉朝時,敦煌郡有僧名釋曇摩羅刹。曇摩羅刹,華譯法護,俗姓支。八歲的時候就出家了。出家後,每天能背誦經文一萬字,並立志弘揚大乘佛法。他到佛教的發源地西域各國遊學參訪,並帶了許多梵文經典回國,翻譯出了正法華經等幾部經典。

到了晉武帝末年,曇摩羅刹大師隱居深山,山裡有一條清澈的泉水,大師常常到這泉裡取水洗漱。後來,這條山泉的水卻變得混濁最後斷流了。曇摩羅刹大師在已經斷流的山泉邊徘徊歎息道:「是因為人的德行太差,不知惜福而貪得無厭,才清泉斷流啊!」

說來奇怪,在大師說完話後,清清的泉水忽然從已乾枯的泉眼中噴湧而出,山泉又恢復了她在深山裡的鳴唱。世人都說山泉是受釋曇摩羅刹大師的德行所感動才複流的,因此,都稱他為敦煌菩薩。

二、釋曇翼——山雞成佛

釋曇翼大師是晉朝時候的浙江人。在他還沒有出世的時候,他的家鄉有一位叫法志的沙門,經常持誦《法華經》。法志誦經的時候,總是有一隻山雞飛到他的座位旁邊,好象是專門來聽經的。

七年之後,這只山雞死了,法志將它埋葬起來。一天晚上,法志做了一個夢:一個小孩向他叩頭並說:「我就是那只常來聽師父讀誦《法華經》的山雞,因為聽經,所以得以擺脫做禽畜的命運,現在已經投生到山前的王家了。」

一天,恰好夢中小孩提到的王家設齋供僧,法志借機到了王家。說來奇怪,這家的小孩一見到法志就說:「我的和尚來了。」

法志慈悲地撫摸著這個小孩:「這就是我的山雞兒了。」脫下小孩的衣服一看,腋下果然有三根山雞毛!於是這小孩的名字就叫:翼。

翼七歲的時候就出家,十六歲的時候正式落髮。開始時到廬山親近遠公,後來又到關中向羅什大師學法。

義熙十三年,釋曇翼回到東部來,在會稽的秦望山上搭了一個茅廬,稱為法華精舍,在這裡一心持誦《法華經》。

就這樣過了十二年,某一日,忽然山裡來了個穿著華麗的妙齡女子,手裡提著一個裝著一頭小白豬和兩根大蒜的籃子。這女子走到釋曇翼的跟前說:「我是來山裡采野菜的。天色晚了,山裡的野獸出沒,這個時候回去,肯定是沒命的,求您讓我在這裡借宿一夜。」

釋曇翼大師極力推辭,禁不住女子的苦苦哀求,只好讓出草床給這女子住下。半夜時分,這女子哭嚷著說肚子疼,求釋曇翼大師為她按摩止痛。釋曇翼大師無奈,只好持著錫杖遠遠地用包著布的一頭為她按摩,秋毫未犯。到了次日清晨,這女子將身上華麗的衣服變成了一片祥雲,白豬變成了白象,兩根大蒜變成了雙蓮花,騰空而起,在半空中對釋曇翼大師說:「我乃是普賢菩薩,因為你不久也將成為菩薩,所以前來試探你的。看來你的心是真誠的,就象水中的月亮一樣高潔不可污染。」說完,天空中降下了一場花雨,震動四方。

當時,太守孟(豈頁)剛剛起床辦公,忽然見到從南方飄來了一片祥雲,四射的光芒籠罩著整個庭院。孟太守知道這是普賢菩薩示化的,於是將這件事向朝庭作了奏報。皇帝賜在此建法華寺(也就是現在的天衣寺),釋曇翼大師入滅後,信眾將他的法身上漆留在寺裡供養。

三、舌生蓮花

宋朝高僧釋道生是钜鹿人,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竺法汰法師出家。先是到廬山隱居了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

後來悟到要入道契法,必須得先懂得經義。於是開始不辭勞苦地鑽研各種佛學經典,併入關中,師從羅什大師的嫡承。釋道生大師的佛學修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辨問機鋒上,當時已無人可與他相提並論,因此,人們都說他已經悟道。

釋道生大師到蘇州的虎山上講經,即使是本來沒有佛性的人聽了他講的經都能受到感化,人們形容說連頑石聽了也會點頭讚歎。

他在半塘講誦《法華經》的時候,收了一個小孩做徒弟,也跟著他持誦《法華經》。後來,這小孩夭折了,葬在林子裡。一天晚上,村裡的人聽到從小孩的墳裡傳出誦經聲,感到非常奇怪,打開小孩的棺木一看,裡面只有一根舌頭,舌頭上開著一朵青色的蓮花。於是,人們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塔,後來慢慢地又發展建成了一座佛寺(就是現在的半塘寺)。

詩人高啟為此寫了一首詩紀念:

黃土但埋骨,豈能埋性靈。昔聞宿草間,曾吐青蓮華。

身歸長夜台,口誦西方經。尋跡殊窅窅(音咬),聞聲每泠泠。

寒燈照空塔,時有山僧聽。應使鄰塚聞,沈迷盡皆醒。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