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五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布袋和尚的布袋裡究竟裝了什麼?
香港佛學院 2017-12-18

http://www.fjnet.com/ltanjh/tj/201505/W020150515608544758749.jpg

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弟子,也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而在中國佛教史上,曾有一位契此和尚,被稱為彌勒菩薩的化身。契此和尚挺一個大肚子,背一個大布袋,成天嘻嘻哈哈,因此人稱布袋和尚。現在中國漢地很多寺院的天王殿,就供奉著大肚彌勒,而非天冠彌勒。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將彌勒菩薩這個袋子稱為人種袋,那麼這個袋子究竟裝了什麼東西?又有什麼秘密?

精、神、魂、魄、意,分別藏於腎、心、肺、肝、脾。意如奔馬,最難調馴。若能意定,則脾必健。意定,神則閑,精神內守,抱元守一,真氣必充盈之。真氣充盈,邪安可幹?但若想意定,談何容易。功名利祿,聲色犬馬,在在讓人心旌搖動、目亂意迷。對此,令人想起禪宗公案中布袋和尚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古時有個契此和尚,大腹便便(相傳笑佛彌勒的形象塑造即來源於他),成天背著個大布袋來來去去。

有市井無賴見他跡近瘋癲,便欺辱他。他老人家倒好:“痰涕唾面上,風吹自幹了,人若打老拙,老拙自躺倒,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也有些獨具慧眼之士,恭敬求教于布袋和尚。他將肩上布袋往地上一放,然後望著來人“嘿嘿嘿”一陣傻笑,嗨,居然來人就向和尚五體投地行起大禮!

當然,也有被布袋和尚的傻笑弄得一頭霧水的,見此,和尚戛然止笑,背起布袋便走。

待到有天清晨,人們在橋邊看到布袋和尚坐化而去後留下的“彌勒真彌勒,化身百千億,布袋住鬧市,閒人皆不識”的偈子,方才恍然大悟,跌足慨歎!

由此想到贊彌勒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笑佛化身的布袋和尚,他那一刻不離身的布袋,裡邊到底裝了些什麼寶貨,以至有些大聰明人也跪倒在他面前?

我們人生在世,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掙錢養家糊口,江湖揚名立萬?抑或搏得個光宗耀祖、青史留名?那麼即使做成這些,又是為了什麼?為了生活得好?生活得好了,又為了什麼呢?我們孜孜於許多莫名其妙的追求,累得身心憔悴。到頭來,往往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對人言僅二三。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苦多樂少,樂偶一現後,苦倍加苦,以至樂也是苦。睜眼閉眼,如影隨形,抽刀斷水,水更奔流,被這樣的濃重煩惱包圍窒悶,還不“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耳邊悠忽響起楊洪基唱的《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真不由得“念千古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再看人類歷史,有記載的不過五千餘年,發展到文明高峰後,會永遠居高不落麼?冰河期一來,人類文明還會留下多少?上個冰河期,人類文明又曾到什麼高度?自身的生命來源及諸多問題,人類至今仍然是一團漿糊。靠幾乎墮於科學拜物教的現有科學體系,能將人類從週期性類似冰河期的自然“調整”中拯救出來麼?

每思及此,我們人類的煩惱就更深重幾分。您說“意定神閑”,除聖賢或白癡,誰辦得到!

其實,生命源頭,越上溯越少枝蔓而清澈單純;隨波逐流,支岔則增,支再分支,岔再有岔,源頭之相不失也失矣。更何況,意識之風推波助瀾,生命之流遂濁浪排空,陷溺其中,力求自保尚且不能,何得有暇閒庭信步般、返觀逆溯?此之所以為煩惱所困一大根源。

生死、死生,本即為門,照鏡失頭如演若達多,本性一迷,狂亂蔽真,我們便在無明顛倒中討生活。並不明白生命之本質本就無生無滅,只不過在其運動的過程當中形成一段一段的分離之相,造成一種生死持續的流轉幻影。

試觀之,人從呱呱一墜地起,口雖“苦啊、苦啊”大哭不止,小手卻緊握一團,伸手指給他,便會抓住不放。之後,一生都在抓,一直抓到眼一閉、腿一蹬,最後抓住了什麼呢?“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

用堆積如山的財富去換取一刻的額外壽命都不可得,財富於其人與垃圾何異!

布袋和尚背來背去的大布袋,無論其中裝的是什麼,又與垃圾何異!

“放下即菩提”,布袋和尚演示得絕佳,我們若悟不到,那是我們貪求之心還太執著。一旦明白,頭本自在,並未因照鏡而失掉,生死之絕大塊壘便脫然而落。苦根既斷,枝枝杈杈不除自亡,靜意寧心,有何難哉!

正思維而修習,更像是論修道。其實養生、修身,與修道本來是一回事。全波即水,全水即波,水與波何曾相悖?

如此,則如玄覺大師《永嘉證道歌》所歌:“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