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八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經行有六點好處
行腳僧團教務團2018 2018-07-17

 

經行有六點好處

作者:果定法師

 

一、經行的好處

 

經行和靜坐是禪修過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這在經律論三藏中處處可以見到,而經行一法從印度傳到中國演變成了禪堂跑香,印度原本的經行法在中國早已失傳很久了。為了更好地完善和落實佛陀時代的禪修經行法,於是依據有關的三藏原典對經行法做一番探討,提供給大家作個參考,以利於修禪者如法地經行!

在古代印度不論是在家俗人還是出家修道人都有經行的習慣,午時前後在寂靜的地方沿著一條直來直去的道路來回經行。經行的好處第一可以使很頑固的疾病痊癒,第二有利於消化肚中的食物。如果不然,因為常常靜坐不動,往往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病苦。如果能多多地經行,則可身安道隆。正如唐義淨三藏所著《南海寄歸傳》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路,隨時適性,勿居鬧處,一則痊痾,二能銷食。禺中日昳,即行時也,或可出寺長引,或于廊下徐行。若不為之,身多病苦,遂令腳腫、肚腫、臂疼、髆疼,但有痰蔭不銷,並是端居所致。必若能行此事,實可資身長道。

在《十誦律》中說到經行有五種好處:第一可以使身體輕快、反應敏捷;第二可以使身體有力氣;第三可以使身體不容易生病;第四可以利於食物消化;第五可以使心力意志堅固而不動搖。正如其文曰:經行有五利:一剿健(jiǎo輕捷),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堅固。

在《四分律》59卷也說到經行有五種好處:第一常常經行可以使身體能夠堪受長途遠行;第二經行能夠提高思惟法義真理的能力;第三可以使身體少病少痛;第四可以利於食物消化;第五多多地經行可以使靜坐以及入定的時間長久。欲界凡夫人的身體有很多問題,靜坐時間久了,氣血瘀結在那裡,即使腿子不痛也非要走一走,經行可以幫助氣血流通正常,所以非要經行不可。如果不經行,就算是得定了,你住在禪定裡邊的時間不長,就得要出定,還有這個問題,那就是身體有問題。正如其文云:經行有五事好:堪遠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飲、得定久住。在《行事鈔·諸雜要行篇》也同樣說到:經行五益,堪遠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飲、得定久住。

經行除了以上好處,更重要的是對除去昏沉睡眠蓋有明顯的效果,由此可以在經行時淨修其心,斷滅諸障,正知而住,進取聖道。如《摩得勒伽》云:世尊聽比丘晝日經行,坐除睡蓋。 《十誦律》云:「無病不得晝臥,若喜眠,應起經行。」「喜眠令經行者,除昏思故。《瑜伽師地論》5214頁云:晝則宴坐經行,淨修其心,斷滅諸障。

簡要總結前文經行的好處一共有六點:

1、有利於食物消化;

2、可以使身體不容易生病;如果有病,可以使身體減少病痛;進一步還可以使很頑固的疾病痊癒;

3、可以使身體有氣力、身心輕快、反應敏捷;

4、常常經行可以使身體能夠堪受長途遠行;

5、可以幫助全身氣血流通正常,使靜坐以及入定的時間長久;

6、可以在經行時除去昏沉睡眠蓋,淨修其心、斷滅諸障、正知而住,能夠提高思惟法義真理的能力,並進取聖道。

 

二、經行的時間

 

經行的時間長短不限,通常有在午時前後,比如《南海寄歸傳》云:「禺中日昳,即行時也。 禺中是指午時前9點至10點,日昳是指午時後1點至3點。

還有佛及弟子通常會在飯後經行,比如在經典中常常見到佛食後經行諸比丘食後經行林中。 如《佛說人仙經》云:爾時,世尊過夜分已,至於來晨食時,著衣執持應器,入那提迦城,次行乞食。得品饌已,還於本處,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飯食訖已,而暫經行,複還本座。

佛也常常在日後分時經行,也就是大約在下午4點到6點。如: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卷上云:爾時,世尊於日後分,從自房出。是時,天雨方霽,晴光煥若,漸次行詣善無毒池,到池岸已,徐步經行。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亦云:佛世尊,日後分時,自房而出,詣鹿母堂,旋複經行。

對於精進修禪的佛弟子來說,佛陀規定除了有病的原因白天不可以躺著睡覺,要求要白天、初夜、後夜三時精進經行、宴坐修禪,以達到成就聖道、了脫生死。如《十誦律》云:「無病不得晝臥,若喜眠,應起經行。」「制晝臥者,有病應開。喜眠令經行者,除昏思故。 《摩得勒伽》亦云:「云何臥?比丘不病,不得晝日臥,不得燈中臥。若疲極者,應起去,不得惱第二人。”

《瑜伽師地論》卷24云:悎寤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于初夜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淨修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處,右脅而臥,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至夜後分,速疾悎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瑜伽師地論》307頁云:於晝分,經行、宴坐。于初夜分,亦複如是。於中夜分,右脅而臥。於後夜分,疾疾還起經行、宴坐。

《摩得勒伽》云:世尊聽比丘晝日經行,坐除睡蓋。初夜過,四揲郁多羅僧敷,卷揲僧伽梨為枕,右脅臥,腳腳相累,不得散手腳,不得散亂心,不得散亂衣,作明相正念,起想思惟,然後眠。至後夜,疾疾起,經行,坐除去睡蓋。

在靜坐過程中,如果使用其它辦法都不能除去昏沉睡眠的時候,就應該從座位上起來經行,走上一百多步必定可以清醒。如日本·瑩山紹瑾著《坐禪用心記》云:坐中若昏睡來,常應搖身或張目,又安心於頂上髮際眉間;猶未醒時,引手應拭目,或摩身;猶未醒時,起座經行。正要順行,順行若及一百許步,昏睡必醒。

在床上不應該大聲咳嗽、慨歎、打噴嚏、歎息、思念世俗間的事情,到了應該起來的時間,還猶豫不定時就應該責勵自己,立即起來經行。正如《三千威儀經》云:不得大欬(kàiqǐng)、吒(zhà吒字去聲歎也)、噴(pēnti)、?(?許介切喝也)、歎息、思念世事,不得倚壁。欲起以時,若意走不定,當自責,即起經行。

在眾人居住的地方,對於有睡覺打呼習慣的人,應該多多地經行。如果睡眠很重不能經行,可以到不干擾別人的地方去睡。正如《十誦律》云:若鼾hān睡者,應記經行。不能者,屏處睡,不得惱眾。當然對於夜裡睡覺打呼振動、說夢話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擾亂他人意思則沒有罪過。如《僧祇律》云:若比丘夜鼾睡、振動、寱語,不作擾亂意,無罪。

也可以隨時適性經行,不拘時間。

當然不要在身體被辛苦所制伏、被疲倦所制伏、心被掉舉所制伏的時候,去經行。如《瑜伽師地論》卷24云:非身劬勞、非身疲倦、非心掉舉所制伏時而習經行。

 

三、經行的處所

 

在佛陀時代的僧團中,合適固定的經行處所是僧人得以安住的一個重要條件,正如:《瑜伽師地論》9911頁云:若依園林,或諸寺院,經行處等,而得安住;應知是名居處所依。《沙彌十戒法並威儀》云:常晝夜三時誦經行道,一者整衣服,二者若經行必令有常處。

1、經行的處所通常有五處

第一是空氣清新的閒靜處,比如山中、樹下、河岸空地等,正如經典中說 爾時諸比丘在河岸邊空地經行。《大毗婆沙論》12614頁云:習近親愛與怨憎,便生貪欲及嗔恚。故諸智者俱遠避,獨處經行如麟角。

第二是在房前或自己住的房門前空地經行,正如經典中說時諸比丘,維耶離(國)僧坊門間空地經行。 《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4卷亦云:佛住舍衛國,有一比丘食已房前經行,彼經行已,敷尼師檀,一處結加趺坐坐禪。

第三是在講法堂前面的空地經行;

第四是在寶塔下面的空地經行;

第五是在閣樓下面的空地經行。

正如《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云:經行有五事:一者當於閑處,二者當於戶前,三者當於講堂前,四者當於塔下,五者當于閣下。……閑處者,謂山中樹下,亦謂私寺中不與人共。

2、對於經行處的建造

依據佛陀經行基的寬度是三尺六,也就是1米寬,長二丈六七許,至少有9米多長。如果依據唐胎藏部密法高僧善無畏所傳,經行處的長度按照一尺八寸乃至一尺四寸為一肘的話,大約在12米到15米長。周圍環境要安靜,地面要求要乾淨平整,也可以用磚石壘成一條直道。在地面畫上直線,沿著直線經行。在兩頭豎立標杆,在兩頭標杆上拉上與胸部齊高的繩子,在繩子上穿上長長的竹筒,這是用於身體不好的人可以手扶著竹筒經行。引證如下:

《無畏三藏禪要》云:汝等習定之人,複須知經行法則。于一靜處平治淨地,面長二十五肘,兩頭豎標,通頭系索才與胸齊,以竹筒盛索,長可手執,其筒隨日右轉平直來往。

《資持記釋》云:十誦示行相:畫地,謂作直道,不使斜曲故;或用磚石為之。寄歸傳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路。謂以磚石累為直道,狹而且長,人之往來,有同經緯,故以名焉。又云:佛經行之基,闊二肘,長十四五肘。闊三尺六,長二丈六七許。上以石作蓮華開勢,高二寸,闊一尺有十四五,表聖足跡也。

《毗尼母經》6卷云:若經行處地不平者,應當平之莫令高下。

《四分律》50卷云:時彼上座老病羸頓經行時倒地,佛言:聽繩索系兩頭,循索行。捉索行,手軟破手。佛言:聽作卷若竹筒,以繩穿筒,手捉循行。經行時疲極,聽兩頭安床。

除了前面幾種經行處以外,因為有些地區露地經行害怕毒蟲等,所以可以做成懸空經行處;因為有風吹雨打日曬,所以可以做成經行舍經行堂。具體情況如下引證:

《四分律》50卷云:時諸比丘露地經行,有蛇、蠍、蜈蚣、百足,未離欲比丘見恐怖。佛言:聽作懸經行處。不知云何作?佛言:下豎柱上安板木閣道行,若患風雨日曝,聽作屋覆。

《四分律》50卷云:時諸比丘露地經行,患風雨日曝,得患。佛言:聽作經行堂。不知云何作?佛言:聽長行作,作堂所須一切給與。

《毗尼母經》6卷云:有比丘露地經行,值天大雨汙濕衣盡,愁憂不樂。佛聞已告諸比丘:聽比丘作經行舍。比丘在耆闍崛山中露地經行,值天卒風暴雨兼複日熱所逼。佛聞此因緣,聽諸比丘作經行舍。

為了避免他人譏嫌,修行人在經行的地面一般不適合鋪設極其貴重的地毯等一類東西。如《毗尼母經》5卷云:以錦不聽敷經行處者,有檀越持國土所貴重錦持來施僧,僧得已,用敷經行地。檀越後來見之嫌言:云何比丘無愛惜心?如此貴物云何敷經行地而踐蹈之?如此輾轉世尊聞之告諸比丘:從今已去,檀越所施好貴重物,不應敷經行地。

如果是為了清除經行處地面的雜物雜草,而損傷到了生長著的花草樹木,作為比丘來說是不算犯過失的。如《四分律》12(初分之十二)云:若除經行地上、若掃經行來往處地,誤撥斷生草木,若以杖築地撥生草木斷,無犯。

3、對於經行處的選擇

選擇經行處所的大小沒有一定的限制,可以選擇合乎自己心願的合適相稱的很寬廣、很長大的地方經行,從這邊往那邊去,或者向後轉回來直線的經行,不是圓、也不是方形的經行。一來、一往身體直線上行動出來的,這叫做經行。正如《瑜伽師地論》卷24云:言經行者,謂于廣長、稱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

對於一個精進用功的修禪者來說,應該選擇自己所居住的院子、房子以及廣長合適的不共於別人的固定經行處往返的經行,不要選擇在別人所住的處所經行,不要在不熟悉的地方經行,不要在往返不自在的地方經行,不要在人家不同意而勉強到那個地方去經行。比如在寺院,執事人不同意你在那裡經行,你也不要勉強。如《瑜伽師地論》卷24云:從施主家還歸住處,於晝、夜分,在自別人所經行處往反經行;非於他處、非不委處、非不恣處、非不與處而輒經行。

特別要注意:不可以在淫欲熾盛的人前及色情場所經行,不可以在玩遊戲的小孩前及賭博遊戲場所經行,不可以在賣酒、喝酒的人前及場所經行,不可以在屠宰場及賣肉的場所經行,不可以在監獄裡看管囚犯的差役前經行,不可以在殺生的人前經行。一般情況尤其是女眾為了安全起見,不要選擇過於偏僻幽深的山谷、樹林等地方經行。如《摩訶僧祇律》35卷云:不得在淫女前經行,摴蒱兒前、估酒前、屠肆前、獄卒前、殺人前。不得深邃處經行,當在不深不淺處經行。經行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如果是多人所居住的房子有上中下三層,可能是為了不影響下層居住的人,那麼只可以在下層經行,不可以在上層和中層經行。正如《摩訶僧祇律》34卷云:若是上屋,地作紺青色者當以物裹床足,不得在中然燈經行、及著革屣,不得唾地,當用唾壺;若是中屋者,得洗足、洗手面、蕩缽;下屋者,得然燈經行、洗手足面、蕩缽。房舍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除了住處狹小或與廁所相連不可避免以外,一般情況下不要選擇在廁所邊經行。如《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6卷云:云何廁邊?比丘不得廁邊浣衣、割截衣、縫染衣、不得捉經、不得誦經、不得作白、不得經行,一切事不得作,除廁相連。

《五分律》27卷亦云:有諸比丘于廁邊坐禪、眠臥、染縫衣服、受經、經行,妨諸比丘上廁。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有諸比丘住處狹小不得避廁,以是白佛,佛言:若住處狹小,聽以衣物遮之令不相妨。

在僧團中受處分的別住比丘也不可以選擇與清淨比丘一起經行,或選擇比別人更好的經行處經行。對於現代人來說可以引申為:如果共修應該選擇清淨的道友在一起經行,會比較相應,不然就不要在一起經行。如《五分律》28(彌沙塞)云:複有別住比丘,與如法比丘並經行,或自在勝經行處。佛言:不應爾。

同樣在《毗尼母經》6卷亦云:有行摩那埵比丘,眾僧經行處經行。佛見之即制:不聽有罪比丘清淨比丘經行處經行。

如果習慣於經行,而安居的經行處有很多毒蟲難,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離開此處,另外選擇安全的經行處居住。如《四分律》37卷云:爾時有比丘在住處安居,經行處多諸毒蟲。此比丘狎習經行,經行體安,不經行不安。彼比丘自念:我在此住,必為我命作留難。作此念已,往白佛,佛言:若有此事,應去。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