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七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八識規矩頌》略譯淺釋
石頭同學會@香港佛學院 2016-11-26

《八識規矩頌》略譯

 伍棟英

《八識規矩頌》是唐代玄奘法師的著作,對唯識學中的八識,提出扼要的說明。

全文有十二頌,每頌四句,每句七字,共四十八句。每三頌合成一組,每組十二句,共四組。每組前八句頌凡夫位,後四句頌聖賢位。四組分別說明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和第八識。

01、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瞋癡

02、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03、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04、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05、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06、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07、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遍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08、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09、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10、性惟無覆五遍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諍

11、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12、不動地前才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以下嘗試以散文形式把《八識規矩頌》轉譯成白話文,並略加詮釋。

前五識

01、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瞋癡

02、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03、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性境現量通三性

白話:撇開第六識不談,單就前五識來說,它們所接觸的境是真實的境〔性境〕,而且那是一種純粹而直接的接觸〔現量〕,但實際上前五識常與第六識一起運作,而第六識可協同善心所、惡心所或無記性的心所一齊起作用,那麼前五識亦有善、惡或無記這三種可能性〔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白話:眼識、耳識和身識這三個識〔眼耳身三〕,除了在三界九地的初地即五趣雜居地起作用外,還在三界九地中的二地即離生喜樂地起作用,但作用止於二地〔二地居〕,而鼻識和舌識只可在五趣雜居地活動,在離生喜樂地就不起作用了。

遍行別境善十一

白話:可與前五識一同生起的心所,有五個遍行心所〔遍行〕,即觸、作意、受、想、思;有五個別境心所〔別境〕,即欲、勝解、念、定、慧;還有十一個善心所〔善十一〕,即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中二大八貪瞋癡

白話:在煩惱心所方面,可與前五識一同生起的,有兩個中隨煩惱心所〔中二〕,即無慚、無愧;有八個大隨煩惱心所〔大八〕,即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還有三個根本煩惱心所,即貪、瞋、癡〔貪瞋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白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五識〕的生起,同樣都需要依靠各自細微的色根〔同依淨色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或相當於現代生理學的神經系統)。

九緣七八好相鄰

白話:眼識生起了別作用,需具九個條件〔九緣〕,包括光明、空間、眼根、色境、作意、分別依即第六識、染淨依即第七識、根本依即第八識、因緣依即自身種子;耳識生起了別作用,需具八個條件〔八〕,即略去光明;鼻識、舌識和身識生起作用,需具七個條件〔七〕,即略去光明和空間。不論九緣、八緣或七緣,每一組緣都是一同起作用的〔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白話:前五識的作用是觀察塵世〔觀塵世〕。要根和境相合才能起作用的,有鼻識、舌識和身識三者〔合三〕;要根和境分離才能起作用的,有眼識和耳識這兩種識〔離二〕。

愚者難分識與根

白話:觀察塵世,屬心識作用而非色根作用,但要分別心識與色根,愚蠢的人是難以做得到的。

變相觀空唯後得

白話:登入見道位,根本智生起,直證真如,此際有見分而無相分;後得智隨之而起,見、相二分皆有,但不能親證真如,只能變現空相而觀想。

果中猶自不詮真

白話:前五識只能觀察境相,即使在佛的果位中〔果中〕,仍不能證得真如〔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白話:待第八識初轉為大圓鏡智時〔圓明初發〕,前五識才能轉為無漏的成所作智〔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白話:成作所智既能變現出千丈盧舍那身,為四加行菩薩說法,亦能變現出丈六化身,為二乘及凡夫說法,也能變現出種種化身,為不同眾生說法〔三類分身〕,目的都是止息眾生的生死輪迴之苦〔息苦輪〕。

第六識

04、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05、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06、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三性三量通三境

白話:第六識既有善性、惡性或無記性這三種道德屬性〔三性〕,亦有純然直觀、分析推理或錯誤認知這三種認識方式〔三量〕,而它所接觸的境,也有真實的境、半據實質半由構想的境或純粹構想的境〔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白話:不管輪迴於欲界、色界或無色界之時〔三界輪時〕,第六識都是很容易被覺察的〔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白話:可與第六識一同生起的心所〔相應心所〕,有五個遍行心所、五個別境心所、十一個善心所、六個根本煩惱心所、二十個隨煩惱心所和四個不定心所,一共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白話:雖然第六識可與五十一個心所相應,但實際上與哪些心所配合,要看臨時個別情況而定,比如一念善,則與善心所相應,一念惡,則與煩惱心所相應。

性界受三恆轉易

白話:第六識既可以屬善性、惡性或無記性,亦可以處於欲界、色界或無色界,也可以感覺苦受、樂受或捨受〔性界受三〕,總是恆常變動不居的〔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白話:不論根本煩惱心所、大中小隨煩惱心所或信等善心所〔根隨信等〕,總會連同第六識而生起的〔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白話:身體動作和口中言說都受第六識尤其是思心所支配,即是說,動身發語以第六識的作用最為強大。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白話:第六識不斷造善惡業,在業力牽引下〔業力牽〕,既會招來決定一生生命形態和生存境況的引果,亦會影響有待仔細填充生活內容的滿果〔引滿能招〕。

發起初心歡喜地

白話:登入見道位,即初登十地中的歡喜地〔歡喜地〕,由第六識轉成的下品妙觀察智開始萌發〔發起初心〕。

俱生猶自現纏眠

白話:此時只斷分別我執,未能斷俱生我執。於入觀位時,俱生我執雖暫伏不起,但出觀位時,俱生我執依然再起。

遠行地後純無漏

白話:直至十地中的遠行地之後〔遠行地後〕,即到達第八地,第六識才轉為中品妙觀察智,到十地圓滿,方成純淨無漏的上品妙觀察智〔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白話:此時,上品妙觀察智圓明觀照大千世界。

第七識

07、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遍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08、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09、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帶質有覆通情本

白話:第七識的見分以第八識的見分為相分,並執此為我。其所緣境雖有本質,但於其上添加妄情構想〔通情本〕,故屬帶質境〔帶質〕。又此識本身沒有行善或作惡的抉擇力,屬無記性,但被貪、癡、見、慢四種根本煩惱覆蓋,誤把第八識的見分執為實我,障礙無漏智生起,故屬有覆無記性〔有覆〕。

隨緣執我量為非

白話:第七識只隨因緣執取第八識的見分為實我〔隨緣執我〕,而第八識的見分並非一、常的實體,故第七識的認識屬於非量〔量為非〕。

八大遍行別境慧

白話:可與第七識一同生起的心所,有八個大隨煩惱心所〔八大〕、五個遍行心所〔遍行〕,以及別境心所中的慧心所〔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白話:第七識還與貪、癡、見、慢四種根本煩惱相應,形成我愛、我癡、我見、我慢。簡言之,即我執。

恆審思量我相隨

白話:第七識既恆常又審細,即不斷執取第八識的見分為自我。

有情日夜鎮昏迷

白話:不論日夜,一切有情都恆常處於有我執的迷惑狀態之中。

四惑八大相應起

白話:我愛、我癡、我見、我慢〔四惑〕以及八個大隨煩惱〔八大〕常與第七識相應而起〔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白話:六轉識的染淨全受第七識影響,故稱第七識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白話:登入十地中的歡喜地,分別我執已斷,第七識於此時轉為下品的平等

性智。

無功用行我恆摧

白話:無功用行指第八地,到達此地,俱生我執得以斷除,第七識轉為中品的平等性智。

如來現起他受用

白話:至十地圓滿,到達佛位,第七識才轉為上品的平等性智,此智可變現如來的他受用身和他受用土。

十地菩薩所被機

白話:如來以他受用身和他受用土,為地上菩薩示現及說法。

第八識

10、性惟無覆五遍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諍

11、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12、不動地前才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性惟無覆五遍行

白話:第八識屬非善非惡的無記性,且不會障礙無漏智生起,故屬無覆無記,它只與五個遍行心所一同生起。

界地隨他業力生

白話:隨著前六識不斷生起和積聚善惡業力,第八識一生又一生流轉於三界九地之中。

二乘不了因迷執

白話:二乘行者因為迷惑和執著,只知道有前六識,不瞭解還有第八識。

由此能興論主諍

白話:由此引起大小乘論師的爭論。

浩浩三藏不可窮

白話:第八識有如浩瀚汪洋〔浩浩〕,既能藏種子,亦為種子所藏之地,又被第七識執藏為自我〔三藏〕,不可窮盡〔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白話:第八識如深淵大海,諸境如風,風動則引起前七識翻起海浪。

受熏持種根身器

白話:第八識接受前七識熏習〔受熏〕,攝持種子〔持種〕,以及變現根身和器界〔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白話:於一期生命結束時,第八識最後離開身體,當另一期生命開始時,第八識又最先投入受精卵中〔去後來先〕。作為輪迴主體及業力載體,第八識貫穿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捨藏

白話:至七地圓滿,進入第八不動地之前〔不動地前〕,俱生我執斷除,才捨去阿賴耶識即藏識之名〔才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白話:到了十地圓滿,金剛道出現後〔金剛道後〕,一切習氣斷除,異熟識一名亦捨去〔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白話: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而無垢識亦同時生起。

普照十方塵剎中

白話:以此大圓鏡智,普照十方無量世界。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