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三十日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見岸法師:新春梁皇寶懺共修開示(二)
法印講堂/見岸法師主講/楊安家整理 2017-03-14

新春梁皇寶懺共修開示(二)

法印講堂/見岸法師主講/楊安家整理

斷疑.懺悔.發願

今天我們要共修《梁皇寶懺》第二卷。在昨天第一卷的共修中,談到皈依三寶、斷疑及懺悔,這是指眼前我們對於修行、對於佛道有任何疑惑的話,必須先把疑問釐清,當內心沒有任何懷疑時,才可能向下一步邁進。若內心還有懷疑、猶豫,就會停留在原點,所以要先斷疑。斷疑之後要懺悔,對過去所作的不好的事情、所起的不好的念頭或結下不好的因緣,這些可能成為未來修道的障礙,所以要先懺悔,懺悔之後就要繼續往前走;不論是在修道的路上、或是人生的功課,我們都必須勇往直前走向未來。

走向未來要有目標,在第二卷就立定了要與眾生共成佛道的目標,這是佛弟子的共同目標,所以我們要發願、要迴向;願自他皆得如所願、滿菩提願,以所有善業迴施一切眾生,令眾生皆得道心,迴向無上菩提。願有各式各樣,有廣大的願、與眾生有關的願、希望修道能夠有善緣的願、也有為自己四大不調而發的願、更有為親屬發願。雖然願有多種,但最根本的是發菩提心願,菩提心是願的根本。

何以須發菩提心

懺本卷二第四品的內容就是在講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從果地來講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從因地來講菩提心就是覺心。其實佛就是覺、覺就是菩提,以我們凡夫的角度來看,要「覺」什麼呢?就是要有自己可以更好,可以向善、向上成就佛道的自覺,此外,還要覺世間的真相。佛陀講因緣法,凡事都是有因有緣,所以修道不是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修行成就佛道也要有助緣,所以要有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助緣、彼此應該互為增上善緣的覺悟。當我們有這樣的自覺時,就會思惟如何讓自己更好,也讓別人更好;當我成為別人的增上善緣時,別人也會變成我的增上善緣,這樣就會生起利益眾生的心。

懺文一步一步的分析,告訴我們菩提心就是佛心、菩提心就是利益眾生的心。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可以再增上、可以修行、可以成就,甚至覺悟到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密切,要互為增上善緣的時候;想到可以利益別人、幫助別人的時候,那就是菩提心、就是根本,所以菩提心是一種憶念佛的心。我們常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提心。

如何發起菩提心

在第四品後半段有一個貫穿整卷的關鍵,就是菩提心的生起。要如何發起菩提心?首先,菩提心不是只發一次,因為人的心念是間斷的,我們要讓菩提心相續不斷,就要數數發起。就好比今天要修十供養中的「花供養」。種過花的人都知道花開就會花謝,但只要根不死就可以再開花,菩提心就如同根一般,只要根不死,總有一天會開花。這個根也可以譬喻為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自覺之心,我們自覺到菩提心的重要,所以雖然我們所發的善願有時可能會退、會忘記,就如同花謝了,可是只要根沒有斷,就會繼續開花。所以我們要常常保持警覺,當察覺自己的菩提心喪失了、修道的力量變弱了,就要想到是不是自己的菩提之花要凋謝了,這時就要趕快再發起菩提心。

就像一朵花需要泥土、水份、陽光才能開花,發菩提心也需要有助緣。懺文告訴我們,這個助緣就是善知識。善知識不一定是指佛陀或是菩薩、賢聖僧,可能隔壁的同學、學長或是鄰居、家人,就是我們身邊的善知識、就是可以讓我們發起菩提心的助緣。所以要時時跟佛菩薩發願,希望我的身邊都是善知識,遇到善知識也不要輕易放棄,就像花有泥土的養份為助緣就會開花。

除了善知識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能「緣眾生苦當做我想」,所以要常常關懷別人。看到別人苦內心會有不忍之心,有那種不忍之心就要當做我想,好像是自己在受苦一樣,如此一來菩提心就會增長。在菩提心的七個修學次第中,首先是要知恩、念恩、報恩,然後才能起慈心、悲心。除了對父母要知恩、念恩、報恩之外,當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知道要報一切眾生恩;當見眾生苦視為是自己的苦、是自己父母的苦時,就能慈心生起、悲心生起,那時就是慈心成就、悲心成就,最後是菩提心成就。所以把一切眾生苦當做我想,是菩提心很重要的修學關鍵,這是菩提心增長的養份、也是菩提心花開的養份。所以第二卷將發菩提心放在最前面講,就是彰顯出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發菩提願成就佛道

在修學的過程當中為了要成就菩提心,我們可以發各式各樣的願,這些大願、小願,都是助成菩提心圓滿的願。所以在〈發願第五〉的懺文中將願分為三類:供養三寶的願、度化眾生的願以及成就佛道的願,這是從終極目標來談發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發很多願,像每天來講堂點一盞燈也是一種發願,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菩提心花增長。最後不自私的將一切功德迴向利益眾生。

菩提心就是一種發願,所以各位要常常發起菩提心願。菩提心願就是在告訴自己我可以成就佛道,但是成佛不能只靠自己,必須要仰賴眾生才能成佛,所以我們要利益一切眾生,依著眾生的功德因緣來成就自己的功德因緣,然後再回過頭來幫助每一位眾生成佛。所以大家要不斷反覆地在內心思惟菩提心,憶念在心,這樣這條路就走得下去,不然在遇到因難、挫折時,我們就會有走不下去之憾。具足這樣的菩提心願時,不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困境,或是有什麼樣的善念,你都可以再發大大小小不同的願。

新春祈願

希望在未來的一年大家能夠提醒自己,要好好的維護菩提心花。為什麼要將菩提心比喻成花?因為花有純潔清淨的特色。雖然泥土中有小蟲、有細菌,我們會覺得泥土很骯髒。可是,花開時卻給人一種純潔清淨的感受,這就是在比喻我們要把內心的染濁成長為純潔清淨,凡事都做善緣想不做惡想。花看起來純潔清淨有朝氣,聞起來則香氣四溢,所以一個具足菩提心的菩薩,外顯就是有朝氣且精神奕奕,做事情清清楚楚,而且身上散發香氣,這個香氣不一定是旃檀香或是其他任何的香味,這個香氣就是一種感覺,讓人覺得很舒服;那是功德力的散發。看到他就會覺得很歡喜、看到他就知道他是我們修行的助緣,而且身、口、意三業可以做為我們的榜樣。所以,當內心具足菩提心花時,內在是純潔清淨;外顯功德有朝氣,而且身、口、意三業清淨,因此我們要常常發起菩提心。這是今天「花供養」的意義,以花來代表我們內心的菩提心願。與大家分享這些心得,最後祝福各位:身心平安、吉祥如意!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