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佛曆2568年 農歷 甲辰(龍)年 十月廿二
會員登錄 會員註冊 簡體版 繁體版
正念人生:應無所住
隴南日報/肖復興 2016-05-05

  世上有一些人是應該記住的。如果根本就不知道,是見識的淺陋;如果知道了而沒有記住,是心無所持,猶如荒漠,撒下再多的種子,也難以發芽。

在南華寺,我見到了虚雲老和尚。說準確些,是見到了虚雲老和尚題寫的一塊碑刻,卻是見字如面。

南華寺在廣東韶關曲江東6公里處,北靠青山,南鄰綠水,始建于南朝,有1600年的歷史,是六祖惠能弘揚禪宗的道場,香火鼎盛,可謂嶺南名寺。我是在快出寺門時,突然看到的這塊碑刻,不大,又掩映著樹叢之中的牆上,並不怎麼起眼。要說應該是緣分,或者說是我的運氣。

青石板上鐫刻著清秀的四個大字應無所住,題款是虛雲時年一百二十歲。我知道,虚雲老和尚長壽,活了一百二十歲。這是他臨終前留給世上最後的一幅墨蹟,可以和弘一法師最後留下的悲欣交集媲美,一個講對生死的悟道,一個講對浮生的心境。據說虚雲老和尚圓寂的時候,老梅枯枝突然開起梅花,而寺中菜園裡的青菜盡放出了蓮花,想那應該是浮生對他的感情吧。

有意思的是,旁邊一位朋友指著這塊碑刻上的字對我說:這是虚雲老和尚故意少寫了一筆,應該是字,應無所往。立刻,旁邊有人反唇相譏:不對,就應該是字,《六祖壇經》裡有記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種解釋,兩種意思,如果是,則來路茫茫心無所依而虛無;如果是,則了無牽掛而心靜禪明,即六祖所說最有名的那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對《六祖壇經》一無所知,查了書,知道後者是對的,這是五祖傳授衣缽之前,對惠能講述《金剛經》時說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聽後大悟,五祖方才授其衣缽,命其六祖。對惠能,五祖還說了關於衣缽與經法的另外一段話:法則以心印心,皆令自悟自解,衣乃爭端之物,止汝勿傳。以我淺薄之見,這裡五祖所說的,指的就是如今我們社會上越發熱衷的名韁利鎖。進一步覺得這應該是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進一步解釋,精神上的追求,永遠高於身外之物的無謂爭端,心才能夠澄清明淨。

虚雲老和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1935年,南華寺已經一片凋敗,時任國民政府廣東省主席李漢魂將軍力邀虚雲老和尚來主持修建南華寺,當時虚雲老和尚已經96歲高齡,如唐僧一般徒步遊歷了印度等地學經取經歸來。李漢魂將軍邀請三次,都被他婉拒,最後他自己夢見了惠能,覺得是命中註定非來南華寺不可了。於是,他歷時十年,艱苦卓絕,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南華寺。要知道,這十年中正有抗日戰爭的八年,戰火連綿之中,依然癡心不改,一意孤行,修建古寺,這可是巨大的工程,該是多麼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今的建築的修建,我們還有這樣的耐心和韌勁嗎?我們的房地產早就一夜恨不高千尺了。

在參謁南華寺時候,我聽說了關於虚雲老和尚這樣一件往事,心裡對他更加景仰。日本鬼子的戰火即將燒到南華寺的時候,是虚雲老和尚將寺中五百木雕羅漢,都藏在了大雄寶殿的三寶佛像的肚子裡,逃過了戰火一劫。這五百木雕羅漢可是南華寺的寶貝,北宋的作品,全部紫檀,高50公分,和大雄寶殿牆上的立體泥塑的五百羅漢相對應,鬚眉畢現,極為罕見,如今成了國寶。為了保險,這個秘密只有虚雲老和尚一人知道,一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們打掃大雄寶殿的衛生的時候,才偶然發現了三寶佛像肚子裡的秘密。應無所住,是指個人的修行,洗去塵心;而面對國家、面對正義尊嚴的時候,佛心所向,則是另一番景象。

1935年到1942年這7年中,虚雲老和尚都在南華寺,也就是說,從96歲到103歲,他都在這裡,他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百年壽辰。戰亂的綿延與繁重的修建南華寺之中,不知道是否有人為他祝壽。在大雄寶殿的旁邊,見到一株擁有250年樹齡的菩提,禁不住心中一動,想起古羅馬的哲人奧維德,希望自己死後能夠變成守護神殿的一株樹。這株枝葉參天的菩提,應該就是虚雲老和尚的壽像。我仰頭觀望,初冬的天空分外高渺,夕陽輝映下,樹冠嫋嫋升騰起一團紅雲。





評論文章

    暫無評論
您還沒有登錄,暫不能評論,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