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佛子行 慈悲滿人間
行腳僧團教務團2018 2018-05-23
三衣布料的來源
關於三衣布料的來源,有兩種可能:一是「檀越施衣」,二是「糞掃衣」。所謂「檀越施衣」又有兩種方式:一是「襯施」,二是「單施」。
在佛陀時代,齋主請僧供養,齋供完畢之後,還要請僧說法。有錢的齋主,除了以飲食供養齋僧,並且在供齋的同時,一人供獻一塊布,這就是「襯」了。布的質料和大小多少,只能看齋主財力及其發善心的程度而言。所以,出家人得到襯施之後,不一定能夠做成一件衣服,有時積聚了好多家齋主的襯施,才能湊成一件衣服。至於「單施」是一件便能佈施做成衣服的布料,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
糞掃衣,是普通俗人的棄物,常常散落在垃圾場及墓地等處,比丘撿來這些破衣碎布片後,經過洗滌縫製而成的僧衣。糞掃衣是早期佛教比丘真真實生活的寫照,是四依止之一,即常乞食、糞掃衣、樹下坐、陳棄藥。
《四分律》卷三十九舉出十種糞掃衣:
一、牛嚼衣;二、鼠齒衣;三、燒衣;四、月水衣(月經布);五、產婦衣(血污布);六、神廟中衣;七、塚間衣;八、求願衣;九、受王職衣;十、往還衣。
比丘穿糞掃衣的根本目的在於斷除貪欲,遠離對物質生活的執著。
《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六說,穿糞掃衣有十種利益:
一、慚愧;二、障寒熱毒蟲;三、表示沙門儀法;四、一切天人見法衣,尊敬如塔;五、非貪好;六、隨順寂滅,非為熾然煩惱;七、有惡易見;八、更不需余物,莊嚴故;九、隨順八聖道;十、精進行道,無染汙心。
佛陀常常讚歎糞掃衣的公德,固然有很多比丘是終身披著糞掃衣,但也有很多弟子們是不披糞掃衣的。尤其是比丘尼弟子們,佛陀並不鼓勵她們披著糞掃衣。
.文/妙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