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世紀佛子行 慈悲滿人間

古籍修復的常用方法

佛梅電子大藏經編修委員會 2017-02-16

古籍修復的常用方法

古籍修復,顧名思義,就是對破損的古代文獻典籍進行修正,恢復其原貌。它的最高要求,是“整舊如舊”,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的原始面貌。

造成古籍破損的原因,大多為自然因素,主要有蟲蛀、鼠咬、污垢、黴爛、焦脆、水濕等,修復時要因書而異。

一、補書法:

補書法主要針對蟲蛀和鼠咬。蠹魚是古籍的常年危害者,此外,南方的白蟻和北方的土鼈危害也很大。對於蟲蛀的修補方法,先將要補的書頁打開,有字的一面向下放在隔板上,在蛀洞周圍抹上糨糊(糨糊不能抹得太寬),用配好的同色紙對順紙紋,按在蛀洞上,用左手按住,用右手依糨糊濕印把紙撕下即可。較蟲蛀而言,鼠咬危害更大。鼠咬輕微的,其修補方法與蟲蛀的一樣;咬毀嚴重的,則需用同色同性紙接補,然後晾乾,捶平、齊欄、定冊。

二、去污法:

當含有灰塵或泥土的水滴在古籍上時,可採用毛質軟排筆慢慢刷去污斑上的浮土和易被刷下的泥跡;泥厚者可用小刀由泥斑中心順著紙紋向外刮;如有破裂,則順著紙張裂縫的方向刮。

三、托裱法:

此法用於“黴”書和“焦”書最合適。古籍由於受潮日久,形成糟朽,無法閱讀。對於黴爛書,常用托裱法,即先用同色紙將破損處補齊,然後用排筆在書頁背後刷上糨糊,再裱上一層薄棉紙(紙幅要比原書頁略大),拂拭平整,逐頁依此進行,全部裱好後再截齊裝訂成冊。有的古籍,受風吹、日曬、煙熏變得焦脆,似煙葉狀,一觸即碎,難以翻閱。這類古書的修復,同黴爛書一樣,必須使用托裱法。

四、水洗法:

水濕會導致書籍黴爛,即便是及時晾開,由於書的印墨含有膠質,也會有許多書頁粘在一起。長此下去,這些書頁會發黃發黑。處理水濕的技巧比較複雜。對於水濕沾污比較嚴重的,要用“洗書法”,即用堿水將要洗的書頁滌蕩、洗刷;水濕不太嚴重的,可用“沖水法”,即把要處理的書頁置於斜放的木板上,用堿水緩緩沖洗;水濕輕微但又留下了黃色的污跡的,要用“劃水濕法”,即用毛筆蘸上少許開水,在黃色污跡處劃濕,再用吸水紙隔開、吸幹;對於書頁粘連在一起的書,可用“蒸書法”,使水蒸氣浸入書內,稍涼後,將書頁揭開,晾乾、壓平;污跡嚴重的,可以採用“煮書法”,即把書頁放入溶有漂白粉的開水中,一邊在火上“煮”,一邊搖動,注意要掌握火候,然後取出放在事先備好的涼水中,洗去漂白粉的味道,再晾乾、壓平;有油污的書,如蠟油,由於油溶于水,必須用“熨燙法”,即在油污書頁的兩面,各墊兩三張吸水紙,用熱熨斗熨燙吸水紙,使油溶化在吸水紙上,必要時可以反復幾遍。

此外,古籍修復中還經常遇到諸如換皮、上線、鑲邊等問題,這些都比較容易解決。

忌用化學膠水、化學漿糊、玻璃膠紙等修補古籍。

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紙夾襯古籍。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作“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忌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

一些新手藏書家,因為懼怕蠹蟲蛀毀古籍,便時常使用一些化學殺蟲劑噴灑書櫥,結果蠹蟲猖獗如故,而古籍卻反遭其害,黃斑遍佈書身。慘痛之余,古籍藏家們也悟出一點,傳統古籍的紙張極為“嬌貴”,受不得任何化學品的侵害,而化學殺蟲劑的腐蝕只會造成“愛而毀之”的結果。傳統的正確防蟲方法應為:在書櫥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採用品質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氣驅殺蠹蟲,效果極佳。

古籍善本保存方法

古籍善本的保存是收藏中的一門學問,在保存期間要注重防潮、防蟲、防水等。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書,讓紙張也透一下氣。特別潮濕的日子,儘量避免打開書櫃,古代的紙張一般都是用竹紙或綿紙,並用石灰水打紙漿,造出來的紙吸水性強,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黴。

同時,每年要曬書兩次。天氣乾燥,吹西北風時,要打開櫃子,讓空氣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來,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曬,而是放在室內通風之處

還要增加書的體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煙葉、花椒包等,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同時也使書的體味更濃,更有書香。但千萬不可放樟腦丸,長期則會使紙張的酸性增加,使紙張變得更脆、發黃,是對紙張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