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世紀佛子行 慈悲滿人間

般若辭海:閉關

香港佛學院 2016-01-24

閉關

中國佛教的叢林規範,於僧伽生活中列出:冬夏安居、二時頭陀、行腳參學、茅庵刀耕火種、居苦行寮、遊化眾生、朝禮名山祖庭、拜經、閉關、餓七、苦役等等的苦行方式,旨在「破除貪著」,浣洗塵垢業習,從篤踐力行的極苦現實歷鍊中,體取、發現道蹤,獲取突破染著的自我,達到身心透體清淨的機會!

禪餘內集經中說:「閉關守寂」,又說「閉關學道」,對於「十夏」以上的出家行者,為行度化,自感修養不夠,故取獨居,遠離塵俗,暫捨眾緣,設期取證關禁潛修,增上學行,務期精進而達勝境界,絕不是一種盲目苦修的行為。

閉,是將身、口、意封閉起來;關,不是關房,而是關卡。說的直接,即是自我約束,自我關起來的意思。

行者在從事這種修行法以前,必先完成下列條件:

一、關房─房舍大小,通常分一丈見方的一間,是為起居室;一為八尺長,一丈寬的一間,是為佛堂兼閱讀室,並供經行之用;起居室的後面闢一間五尺見方的矮屋,是為浴廁之用。起居室的南向,開有一個窗口,專供食用諸物送進移出之用;同時也是一處接引參學者會晤之處,平常以一扇木門關閉著。關房中所有的窗戶以外面的行人不易窺探為原則,房外有一片與起居室同樣大小的空地,空地有圍籬遮攔,設有門戶,平常是鎖著的,由護關侍者看顧。

二、環境:四周環境必須清靜,陽光充足,空氣流暢,花樹扶疏,最好是關房的西北向有清澈的水塘或溪流。

三、供養:謂四事:食以早、午兩餐為正食;衣以寒暑適宜為恰當;坐具乃指蒲團及尼氈之物;醫藥以護關常住所備用者。

四、護關:分兩方面言:一為常住道場不虞供養之來源,能夠供應適當之所需;二為專門侍奉行者包括洗滌、飲食、召喚、傳達、接待來訪者等服務照料諸事宜。

五、善德─要有大善知識護持,遇修學障礙時,仍需大善知識解惑,以免一不小心,淪入魔境。

六、時間:不論是禪行者、淨行者、密行者,甚或閱藏行者,通常以三年為一期;只有生死關的行者,是自入關之日起而至圓寂為止,像近代肉身菩薩慈航大師,便是屬於生死牢關例。依此,當視行者發願之內容,可以增減之。